关于高考生自杀事件频发,很多人找错原因了!



高考生轻生事件何以频发?


事件回顾:2013623日,在得知自己高考成绩20分钟后,就读于四川内江市第三中学的“强强”背着书包抱着一箱纸鹤,从教学楼跳下后死亡;62220岁的四川崇州女孩王倩在复读一年后。得知成绩离三本线差6分后,她选择了割腕、喝农药结束生命;69日,辽宁营口考生李新出门去网吧查高考答案。五天后,孩子父母接到警方电话,儿子在鞍山投河自杀;121026日台湾一个国三的学生在学校的厕所里,用一个塑胶袋套在自己头上,自杀了……他们都是高三生,都因承受不住来自高考的压力放弃了生命。


按理,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已经是成年人,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应该稳重、成熟许多了。但为什么,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她们还会做出在常人看来,失去理智结束自己生命的傻事呢?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这些落榜的考生,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背后,其实恰恰折射出这些考生不仅把高考看得重于自己的生命,甚至于大过天。这其中,不乏有高考制度以“一考定终身”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成败的弊端,但现如今高考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近年来,不少大学都以极大的热情扩招,中小学考试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来给孩子们减少负担。而且更残酷也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毕业后年轻人面对社会的压力并不比面对高考轻松,如果无法面对高考失利就要轻生,以后走上社会又如何面对残酷的竞争?


这真的是高考之过吗?


其实,悲剧频出并不单单是“高考”这一选拔形式的问题。“高考”只是点燃危机的一根导火索,悲剧发生背后更深一层的因素,是父母及家庭的影响。不得不说,很多选择绝路的学生的父母,自己就是容易偏激极端的性格——有报道提到过某女生高考失利,父亲拉着她跳河,奶奶喝农药自尽——父母长辈如此对待问题矛盾,言传身教下的孩子,自然也经不住一点点的压力和挫折,“死”往往成了逃避和解脱的一种手段。此外考生的父母不应过分看重高考,更不能把高考看作决定人一生成败唯一标准的“压力”,我们不去提那些没有上过大学而成为商业精英的成功人士,只需要想想我们身边过得安然快乐的人,有多少是有大学学历的?又有多少上了大学却在四年后毕业在家待业的情况发生?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只有上过大学的才知道,四年后的风骚,谁的天下,都别说得太早。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突然想起比尔盖茨的话,难道坐头等舱会比坐经济舱先到达目的地吗?所以不要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站一路也是一种历练。


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不值得为了这一并不唯一的出路让孩子背负上如此沉重巨大的压力。很少有家长会认识到自己给孩子施加了巨大压力——不少家长会说“我们没有给孩子压力啊,只是告诉孩子,考不上爸妈宁可花钱,砸锅卖铁也会继续供你复读的"还有一个家长说,为了不给孩子高考带来影响,我强忍着过日子,否则早就跟孩子爸爸离婚了。尽管家长们不觉得这是给孩子压力,但事实上孩子们是能体会到其中的巨大压力的。我们家长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对孩子给予太多不切实际的企望和压力?灌输了一些事事都要争强的不良思想。以至于当孩子做不到时,就感觉无颜面对家长,进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和傻事。其实,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不过分要求孩子事事都要成功,不仅不是消极行为,更是对孩子的最好保护。


此外高考生轻生的现象,更本质的原因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只想让孩子赢。却从没有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挫折。我们的教育中,缺少一种叫做“挫折教育”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挫折教育?如何实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当孩子感觉不如别人时,父母要给的不是贬低和对比(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而更要无条件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坦然的面对和接受孩子的失败,还是做孩子爱吃的东西,还是跟孩子开玩笑,一切没有什么改变。进而,当孩子感到安全时,再与孩子分享父母与孩子同龄时的经历,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说:“下次如果你可以不犯这样的错误,做的比这次或者别人好,那就更好了。” 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诣在:“就算你通过努力没有达到目的,我们照样会一如继往地爱你”。

如此,孩子记住的是爱,是陪伴一生的东西,也是提高情商的基石,而那个成绩,就算没高上去,也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理。

挫折教育的实行,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现在不少家长都认为,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要尽可能使他们少遇到困难,最好是不遇到困难。一旦出现困难就包办代替,这使得孩子独自面对困难时就手足无措,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放手让孩子去独自面对一些问题,教育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设置障碍情境,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他们由于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比如,班里有个女孩既聪明又懂事,伴随她的一直是赞扬与鼓励。在一次跳圈比赛中,她输给了同伴,立刻大哭起来,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跳圈了。对此,我根据她的能力,特意安排了一些较难的活动,并教育她:这次完不成没关系,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完成的,但如果怕困难而不去做,那就永远也完不成了。慢慢地,她能正确地面对失败,敢于尝试,坚持性也大大提高了。


再次,要鼓励孩子敢闯敢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而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坚持性。


当然,在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意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宽容,让他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家长和老师还是一样会爱我,我还可以重新站起来”。


最后,推荐给大家一篇龙应台女士的一篇短文——《怎么跌得有尊严:挫折教育实质》


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在学校的厕所里,用一个塑胶袋套在自己头上,自杀了。

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

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进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我想说的是,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树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高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那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你怎么收拾?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渡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我们没有学过。

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的机会是不是多一点?

现在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更多精彩文章、教育资源,请关注微信号 智慧山


网站:www.zhihuishan.com
微信号:zhihuishan2013

QQ群号:278078985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