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条教导,坑了很多娃!不可不看!

1、“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


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好象我们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


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小育提醒: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2、“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弟弟/妹妹玩自己的。”


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弟弟/妹妹玩自己的。”


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


小育提醒: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意识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别人的,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3、“谁乖就爱谁。”


“谁乖就爱谁”会传递给一种错误观念,让孩子觉得“爱是有条件”的。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大人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人。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大人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小育提醒: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佛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4、“弟弟/妹妹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 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 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小育提醒: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父母若经常要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5、“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娇?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亲戚远道而来,孩子在别人面前撒娇,父母一时怒上心头,说出这样的话。一般来说,父母为免客人和自己尴尬,不便马上责骂孩子,准备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说。


可是由于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把处罚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却不立即处罚,等得太久,可能连孩子也忘了处罚的事。如果想取得惩罚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


小育提醒:施行奖惩,都该即时处理,才能获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惩罚,可能已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令责罚的作用大大减少。


6、“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师罚你!”


父母知道孩子给人欺负的消息,心痛又着急,自然想保护他,为他出头。不过,父母要知道,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以关怀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平稳下来再想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找老师代为出头。


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如鼓励孩子把事情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小育提醒:因为小朋友间的争执时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找父母出头,有谁还敢和他玩呢?这样只会令孩子变得更孤立。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