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孩子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肯定,最能激发孩子的潜力。为了给爸妈一个惊喜,孩子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孩子变得坚强和勇敢。
那么,父母该如何令孩子感到需要呢?很简单,就是享受孩子,经常对儿子(女儿)说:“有儿子(女儿)就是不一样。”
先来看个小故事:
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下乡插队时,把膝盖摔坏了,抱着你上不去车。”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儿子十分得意,以后再也不让我抱了,而且经常为我捶腿。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那个盛夏,一天我下班回来,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我为您倒的。”茶已经凉了,我胃不好,不爱喝凉茶,但我仍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儿子倒的一杯热茶。
儿子多么渴望被母亲需要,被母亲肯定。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儿子上大学,而在于让儿子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当他找到了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放手才能放心!
想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就要“放养”,不能“圈养”,要舍得放手。从小给孩子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提供锻炼、实践、展示本领的机会。
每天上下学的路程,正是培养孩子刚毅、能吃苦的气质的一个绝好机会。我儿子上小学时,家离学校很远,路上坐车要一个多小时。从三年级起,儿子就开始自己挤公共汽车上下学了。
儿子成长的历程,让我明白: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的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领,有了抗风险的能力,当他远走高飞时,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没有担心。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