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给我们的启示,你是“虎妈猫爸”吗?

最近大热的《虎妈猫爸》,把现今孩子的教育问题搬上了荧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剧情里影射出的育儿话题!


第一集看下来,剧情的确直奔主题,抛出了当前社会普遍的6大1小的家庭结构中各种育儿问题的面面观,比如同龄压力、隔代教育、新手父母之间教育理念的冲撞等等。电视剧中,赵薇饰演的虎妈和佟大为饰演的猫爸,一个对孩子近乎残酷的严苛,另一个则是对孩子无原则的千依百顺。这两种极端的育儿态度碰撞下对家庭对孩子杀伤力之大可想而知。


第一集就让大家吓得连孩子都不敢生了


“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现在小青拿3本故事书换小新两本连环画,问:小青、小新现在各有几本书?”——这个绕口令式的考题你有答案了么?正确答案是:八本。很多网友表示:“听到这个题目只觉得差点昏倒”,可是这个题却是用来考几岁孩子的!《虎妈猫爸》一开头就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拉到了一个着实令人焦虑的境地。而一开场,两个家庭的孩子之间更是进行了舞蹈、吟诗、历史、数学、唱歌、弹琴、评奖等全方位的比拼。更是有不少家长排队考试入学,排队接小朋友下补习班的场面,令观众大呼孩子教育问题真可怕!

有网友表示:“看完第一集自己没孩子都开始为孩子操心了,怎么办?”“看了一集可把我吓死了,孩子都不敢生了,现在的教育问题这么严峻吗?”也有网友不断点头:“我家孩子情况差不多,头疼!电视赶紧播吧!”有人觉得这个话题真实到想和导演握手:“似乎在每个家庭里,都有个虎妈妈和猫爸爸,还有一大群护犊子的,每个家庭都存在教育的分歧,这个剧适合所有的人看看!”“说实话,这剧编得非常写实。现在的教育就是这么残酷变态。”

“虎妈猫爸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育儿理念呢?从以下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虎妈育儿宣言:成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关键词:独裁!严厉!


猫爸育儿宣言: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关键词:尊(qian)重(jiu)!自由!

其实,虽然在剧中引爆家庭大战的是女儿学龄前幼升小的择校问题,但从小编的角度来看,剧中兔妞茜茜的种种表现反映出的性格和社交问题更加严重,如果不及时纠正这比读不读名校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来回放几个小片段


娇气任性画面一: 被爷爷奶奶惯出公主病,并且“病”得不轻的茜茜在外做客时没有基本的礼貌不说,不但对主人家各种嫌弃,让气氛非常尴尬,最后还出言不逊骂长辈是老巫婆,闹得不欢而散。

虎妈反应:一个巴掌就打上去没大没小




画面二: 虎妈猫爸回到父母家接茜茜,又看到茜茜在爷爷奶奶面前骄横跋扈,甚至提出让爸爸妈妈给她下跪的无理条件。

猫爸反应:立刻满足(被虎妈制止)眼泪谈判




画面三: 茜茜见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条件,立马发起眼泪攻势,爷爷奶奶心碎了一地。

虎妈反应:大声责骂、强行带走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在发生了以上几种情况虎妈猫爸会有怎样的对话呢?我们不妨来个番外——


宝爸宝妈们是不是也从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呢!面对6大1小的家庭组合,你想的我想的他想的,各种冲突大爆发!说到底都是爱孩子,只是虎妈猫爸,狐狸奶奶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说白了,很多父母都像剧中的虎妈猫爸那样,是活生生的新手爸妈,根本没有带过孩子,怎么会知道如何给孩子正确的爱呢? !

孩子小的时候忙于事业忙于挣钱,以为只要有老人带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殊不知错过孩子3岁以前最关键的性格习惯养成期,等从孩子身上发现问题, 已经变得更棘手,更难搞了!任凭你在职场上多么英明果断,雷厉风行,到了孩子这儿,这套行!不!通!不头大才怪!怎么办呢?那么,静下心来想一想,怎样才能结束这种相爱相杀的日子,整个家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呢?小编建议宝爸宝妈们首先得自己先学习,先成长!

现身说法 导演:父母唱“红白脸”不妥

在被问及在家中唱白脸还是红脸时,赵薇坦言“唱白脸”:“能讲道理就讲道理,也许孩子当时不能完全理解,做父母的还是要耐心引导。”不过,导演姚晓峰直言:“很反感‘红脸白脸’的问法,往往教育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父母不应该分红脸白脸,应该保持一致,而且孩子是不能骗的,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对你就没有信任了,没有信任什么样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下面小编就要来说说现在“虎妈猫爸”这一普遍的现象?你的身边有么?或者说,妈妈爸爸们,你们是虎妈猫爸么?



【虎妈猫爸 你怎么看?】


@缺你啊:都成“虎妈”,那还要男人干什么?

@图图妈:其实说到底,虎妈也是因为当妈太不容易了,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有了,全奉献给了家庭和孩子。

@徐徐立:别人都说我是“虎妈”,但是我觉得这一标准太高,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希望不给女儿丢脸呢。

@Weti86:猫爸是什么样的?我只知道狼爸。虎妈其实我还是挺欣赏的,但是我还是希望我孩子自由发展吧,只要他能够性格坚毅,有责任心,乐观自信就行了。

@dfahfu:其实我觉得虎妈也是环境和个人一起造就的,但是妈妈过于强势的话,会让宝宝变得胆小怕事的,还是不太好呢

@素心百合59 :其实教育孩子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不管是虎妈猫爸还是狼爸什么的,孩子有不同,教育就有不同,适合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小编发现,小编身边的虎妈猫爸情况也是不少,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剧中赵薇扮演的虎妈有什么“事迹”?


【“虎妈”霸气二三事】


打得过流氓


和老公久别重逢,怎奈“车震”被拍,“虎妈”赵薇脱下高跟鞋奋勇直追,不由分说地扯下“流氓”保安的裤子,还压在他身上一顿狠揍,临走还拍照片以防他乱说,怎一个霸气了得。


女强人深入人心


在职场,“虎妈”同样是说一不二,员工做错事,劈头盖脸一顿骂,而她的座右铭“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事的人。”更是深植人心,霸道、 女强人是公司员工对她唯一的印象。


对孩子绝不手软


在家里,面对孩子,“虎妈”毫不心慈手软,女儿娇气惹事儿,她一个巴掌就打了上去,面对孩子的教育,她开辟“精英教育”的新路,干脆用“逼迫”的方式让女儿迅速成长,快速自立。


剧中赵薇扮演的虎妈真的是霸气外露,让人害怕不已,让孩子也是害怕不已。那你呢?



【关于“虎妈猫爸”】


现在生活中,“虎妈猫爸”的现象越来越多,女性的强势,当妈妈以后也把这种的强势带到了家庭生活和教育孩子上去,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虎妈”。


但是“虎妈猫爸”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通过对临床患儿的观察和心理咨询的汇总发现,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父亲过于弱势,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障碍、强迫症等问题。


这是因为在健康关系的家庭里,妻子与丈夫、孩子与母亲、孩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应该相同,呈现等边三角形的状态。这种均衡的家庭力量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土壤。但父亲过于弱势,在孩子心理成长中的角色就是“模糊”的,母亲占据统御和支配的绝对主导,会导致母子间关系过近,父子间相对较远。


小编建议:爸爸不能缺席


“虎妈”不能说好坏,但是爸爸不能在孩子教育中缺失,应和妈妈共同承担起子女教育的任务。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间融洽的关系和有商有量、共同关注孩子的目光。


做个普通妈也不错


妈妈还应该兼顾好家庭角色,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妈妈眼中只有孩子,忽视丈夫等家人,往往会导致家庭不和谐,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不利。


蒋佩蓉:父亲,子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什么母亲无法代替父亲呢?约翰艾尔德里奇在其作品《我心狂野》中,把男性的三种欲望形容为拯救美人、冒险和抗争。


父亲角色的深远影响


当今家庭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的事情全部由妈妈包办,爸爸几乎不会插手。在大多数父亲看来,教育孩子完全是母亲的责任,自己只要赚钱养家就够了——事实上,这种片面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一项关于美国囚犯和其父母关系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罪犯曾受亲生父亲伤害或被其抛弃。大多数的罪犯,尤其男性罪犯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对来自父亲的伤害感到愤怒。


父亲如何参与到育儿中?


大儿子凯文出生时,丈夫告诉我,我是儿子的守护者,因为凯文在生活方面完全依赖于我,作为母亲,我责任重大。但由于我生性容易焦躁,追求完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这种性格可能会让我陷入困境,因此我需要请丈夫积极参与育儿过程,有时甚至我要退居二线,创造机会让他和孩子相处,这样做反而让他觉得快乐。


为了让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挥父亲的主导作用,在面临重要选择时成为决策者,我必须完全尊重他的领导权和决定,即使有时我认为他的决定是错的,或是这些决定让我感到焦虑。因为我的尊重,他做决定时会更加慎重,并且努力改进自己,做个好父亲。


陈慧:教育孩子,眼光要放长远点


养大一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孩子让我每天都面临很多问题和课题,通过孩子我们需要时常检视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们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教给他(她)坚强、勇敢,别忘了教他(她)具备良好的心态,别剥夺他(她)选择的权利,别限制他(她)探究的脚步。偶尔的跌倒未必不是好事,毕竟孩子的教育不是短期的,而应该是终生的教育。


《虎妈猫爸》的幼升小该如何准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曾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为什么不能过早学知识?

有些知识过早地学了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


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


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有些家长让孩子过早识字,或者在幼儿阶段不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识字,而是通过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记住了、认识了。


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孩子虽然表面上认识了许多字,但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也会大大降低。


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所控制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


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形象等功能。过早与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着“零准备”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入学准备水平对后期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具有预测作用,入学准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后续水平。但入学准备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入学准备不能错误地等同于识字、算数。


有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语言技能(如字母识别能力和语音敏感性)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


因此,在孩子0-6岁,培养孩子语音敏感性很重要,但不是指让孩子多识字、写字,而是要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各种语言,鼓励孩子唱诵歌谣、复述故事,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培养孩子对语言理解的能力,特别是说和听方面的能力。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不是要求孩子会算多难的加减法,会做多少题目,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活动,帮助孩子在玩中学,掌握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对数、量、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入学准备除了知识准备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准备。孩子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学习生活,其中的学习目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要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有研究发现,入学后,没有朋友比成绩差更糟糕,被拒绝的孩子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调、学习成绩不佳等现象。因此,入学准备很重要,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与重视。


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

幼儿期发展是否良好影响到将来的幸福


3-6岁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与更多的人接触,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进入小学。幼儿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生活与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儿童在幼儿期发展是否良好,将影响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发展的顺利与幸福。


那么,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与学习重点在哪里呢?


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


粑粑麻麻要有意识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好奇心是人们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


好奇心强的幼儿接触新事物时注意力集中、爱提问、爱探索。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回答。


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开等“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


3-4岁时孩子行为独立性快速发展。4-5岁的孩子逐渐明白了随意发脾气等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兴趣的活动,在情感上逐渐消除对父母的依赖。


3-5岁儿童的认知独立水平一直在提高,开始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粑粑麻麻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同时,可以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绘画、音乐与体育运动能力。


另外,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父母在鼓励与同伴交往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


本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