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有着相同的烦恼:一方面,为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辛勤工作、省吃俭用,想方设法地挣钱、攒钱;另一方面,却又为孩子花钱无度感到无可奈何,孩子花钱的速度几乎赶上了父母挣钱的速度。结果是,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上去了,而家长的生活质量、家庭的理财水平却下来了。这就像是一个水池同时开了入水口和出水口,当要用水时,蓄水量少得可怜,根本不够用。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进行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在东、西方社会,硕士、博士者打工,中专生、高中生当老板的现象已司空见惯。论智商(IQ),硕士博士肯定在高中生之上;论情商(EQ)和财商(FQ),那就难以比较。不过,能当老板的高中生,其情商和财商肯定比打工的硕士和博士要高,这一点不难理解。
因此,一个人IQ不足,可以用EQ、FQ来弥补;EQ不足,还可以用FQ弥补;但是,FQ不足,IQ和EQ再高也难以弥补其不足。
财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财商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认识金钱的能力;二是驾驭金钱的能力。财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关的。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而获得。
IQ 主要依靠学习,先获得间接经验和知识,积累一些知识,提高智力能力。EQ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是,FQ的形成,则主要依靠实际操作和总结,一个人的FQ主要是依靠教育和磨炼而获得的。据说犹太人财商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这一点被许多人看成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财商教育要从3岁开始,孩子6岁前要学会储蓄。财商是一个新概念,是一个人认识金钱、管理金钱的能力。在财富日益增多的今天,人的成功已与财商(FQ)密不可分,因为有一个公式:
成功=(智商+情商)×财商。
据悉,从小开始财商教育在国外已是共识。法国孩子三四岁即开始“家庭理财课程”;日本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坚持“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美国孩子则从三岁就开始财商教育。
财商教育专家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家长仍然处于重视提高孩子智商和情商的阶段,财商教育仍是空白。目前中国的财商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即使父母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也很难找到系统化、专业化的财商教育指导服务。
实际上,大人们也从自身的人生经历上做出反省:无论如何强调金钱不是万能的,财务决定都无法避免地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每天的超市购买到汽车加油、再到选择大学、职业规划等,一切都离不开聪明而理智的财务选择,而很多人在这方面的能力缺失已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被动与狭隘,可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一本乱账的人生。
于是,一个新问题出现了:什么时候是让孩子接受财商教育的最佳时机?
财务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Security)是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下属的专门研究财务安全和帮助人们构建财务能力的机构。2014年6月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6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力会突飞猛进,到大约12岁时就会“基本成熟”,所以,6至12岁,正是儿童掌握财务基本概念的最佳时间。
现在,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将儿童学走路、学认字的时期,看作他们的认知敏感期,并努力为他们创造机会学习相应的能力,但财务学习的敏感期,却是为大多数家长所忽视的。不仅如此,一些传统保守的家长还会有意无意地选择推迟教育的方式,比如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孩子接触金钱,或者转移他们对金钱的注意力;还有一些家长则寄希望通过尽量满足的方式,即孩子要多少给多少,来解决教育方法上的不足,认为孩子在财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自然会在将来的学校课堂中完善……
这样不仅和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不相适应,也和现代孩子的成长环境格格不入了,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也就可能出现越来越多因攀比带来的挥霍案例或极端的自卑心理。
根据财务安全研究中心的调查,当孩子对经济问题的理解突飞猛进的时候,抽象的教育会错失最佳的学习时机,而迟到的补课总是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挽回——只有当关于金钱的教育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才会令他们独立思考、印象深刻。
根据美国信贷咨询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钱观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是孩子财商教育最好的老师。美国商业巨子洛克菲勒认为,学会理财是孩子以后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良好的财商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技巧和本领,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起着表率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被子女所信赖的父母们却往往犯着这样一些致命的理财错误。
一、 不谈钱
理财顾问表示,一个最大的理财错误就是父母们对钱的话题退避三舍。每次外出,父母可能会反复叮嘱孩子过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但就是从来不和他们谈钱的话题。在很多家庭,父母不向子女解释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告诉他们钱到底有什么用。有些家长甚至告诉孩子谈钱是一件很粗俗的事。
二、神奇的信用卡
第二大错误就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信用卡,却从来不告诉他们信用卡的工作原理。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张能满足自己欲望的神奇的卡片。这难保他们长大成人后不滥用信用卡。理财顾问建议父母们至少应该向孩子解释一下使用信用卡月底是会产生账单的。还应该逐步教授子女什么情况下以及为什么使用信用卡是有利可图的,还应该教他们建立良好的信用。
三、 百依百顺
第三大错误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任何需求都来者不拒。他们会满足子女的所有心愿,即使在违背自己的消费原则或打乱预算的情况下也不例外。如此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愿望必须瞬间满足的人。理财顾问建议,如果子女提出的要求不在预算之列,就应该向他们解释“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告诉他们应该量入为出,并且学会为特殊的事情攒钱。
四、在钱的问题上撒谎
有调查发现,有31%的成年人会在钱的问题上对伴侣撒谎。当母亲对孩子说:“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或者“不要告诉爸爸”,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在钱的问题上也不必全部诚实。多数人的金钱观都学自父母,如果子女们在钱的问题上没有学会诚实,也一定会影响到到他们未来的两性关系。
五、 言行不一
孩子几乎事事都在效仿家长,如果做父母的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例如做了预算却不执行;教孩子存钱自己却从来不存;说孩子将来必须上大学却不肯为其赞学费等,就会使孩子认为预算不重要。因此,父母的行动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六、在玩上面花钱太多
在外出游玩和聚会方面花钱大手大脚的父母无形中会向子女灌输“消费主义”的理念。如果一个家庭的欢乐都是建立在电影、晚餐、度假和主题公园上的,子女就会将快乐和消费等同起来。因此理财顾问建议,应该举办一些不花钱或花钱少的家庭聚会,让孩子意识到家人共度开心时光比花多少钱更重要。
七、不存钱
不为未来的急需存钱,是子女会效仿另一大理财错误。理财顾问建议父母在子女4岁时就应该教给他们存钱和花钱的道理,并且做到言传身教。
八、夫妻间因财政紧张状况发生争执
孩子会敏感地捕捉到父母之间有关钱的非语言和情绪信号的。关系紧张、吵闹甚至动手,都会让他们认为钱是一件不好的东西。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日后会对金钱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理财顾问建议父母对于家庭的财政紧张状况向子女作出合理清楚的解释,使他们不会产生误解,不会对钱产生恐惧。
九、 在子女零花钱问题上不立规矩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很宽松,无条件,要就给。如此一来,子女就会认为零花钱的权力全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不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很多父母在零花钱问题上根本不立规矩,对于子女在午饭、服装和娱乐方面的花销从来没有规定。
十、金钱的性别分工
很多父母由于没向子女解释家庭分工的问题,无形中使其产生了金钱性别分工的错误理念。如果在一个家庭中,母亲主要负责花钱,父亲负责挣钱,就会让子女认为这就是家庭应有的模式。理财顾问建议父母应该向子女解释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性别分工,子女就不会产生女子不如男的观念了。
文章摘自网络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