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佩蓉:为什么要和孩子走进博物馆?

作者:蒋佩蓉

“理论无实践即无生命,实践无理论即无灵魂。” --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我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创新世界”。在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以升华和抽象的理论形式展示出来,我们靠听和看来获取,很难实现通过 “做”和“行”达到深刻领悟并有所创新。要让我们的教育过程更加完整,就需要寻找机会让这些理论得到实践。必须打破禁锢,走出去。而喧嚣的都市中的博物馆就责无旁贷的成为除了实验室之外深入探究和实践理论的乐园。博物馆的每个展览都提供给我们与知识互动并感悟的机会,让我们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让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我从高中开始就在温哥华的科学博物馆打工,直到今天我对博物馆的深厚情感有增无减。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博物馆呢?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展览 (exhibit)都是由许许多多对展览主题充满热爱与认知的学者用心创造的,并为不同程度的访客呈现出对主题的多方位展示。而在千百次的筹划布展过程中,我深深了解到,每一个人在接触一个展览时,即使经过较深入和长久的互动,也只能获得展览背后一小部分的知识。因此每个博物馆都值得定期回去重新感悟,每次的拜访和互动都会让自己的收获更加深入,这也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教育不是要装满一个水桶,而是要点燃一把火。” -- William Butler Yeates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眼和手越来越多的被禁锢和束缚在电子屏幕上。生活在拇指时代的孩子们更无法幸免。孩子们在享受极大的物质丰富的同时,各种思想也在毫不设防的情况下灌注到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这种被动的接收毫无选择地充斥到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在不知不觉中损伤了孩子可贵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在光影声色中熄灭了求知的火苗将是多么可怕。

“激情就像一种良好的病菌一样,是可以被感染的”。可是如果孩子身边的家长或者老师中都找不到有激情的人,那么我们的孩子要去哪里寻找这种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呢?

在博物馆中,除了静态的展示外,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活跃其中的志愿者。就是他们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和对博物馆的热爱让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走进博物馆,探究丰富深远、多姿多彩的文化。他们就是点燃激情的星火!那么,又是什么让这些志愿者牺牲自己宝贵的业余时间来无偿地为别人传递知识呢?除了对博物馆展览主题浓厚的兴趣,乐于分享文化盛宴和传播火种的激情,我找不到更好的答案。

这也就是我高中毕业以后,虽然科学博物馆不再付我工资了,我仍会去当志愿者的原因。我非常享受解释科学展览、做疯狂科学秀的过程,每每看到孩子们的眼睛因为我的解释而被点亮时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当我开始在家带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在自己家里很难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间,不是有人打电话找我就是有太多家务事需要完成。我在不断的被琐碎的事情打断,很难安静地陪伴孩子玩耍。

必须想办法解决这种困境,于是我购买了好几个博物馆、图书馆、书店的会员卡,每周会安排几次外出,只要有时间我们随时都可以到不同的地方——书店、图书馆、博物馆——不被打扰地相伴。而我也获得了场地来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探索,发现,感悟,学习,成长。

因为我的孩子都是男孩,我们最喜欢的一些博物馆包括:科学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飞机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等。每一个博物馆的展览每年都会更新,所以我们总有新的地方走,新的东西看和学。有了博物馆,生活真的可以不花很多钱就过得丰富多彩了!

博物馆是一本厚书,鉴往知今,知史明理。博物馆也是文化的殿堂,静静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蕴藏的宝藏。博物馆更是一座激情和创意的摇篮,用绵远的文化滋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所以,请您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不要让博物馆成为孩子成长途中错过的风景。为孩子,也是为自己,带孩子去博物馆,去接受文化巨浪的洗礼和激荡吧!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