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你会发现夸讲孩子是要有度的,没有实 质性的语言是不奏效的。大多数父母常常使用的已经夸奖词恐怕是“你真棒”。即使你没有说腻,孩子也早就听腻了,在他听来,这样的夸奖根本就不是夸奖,甚至你忙碌时候对他的一种敷衍。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啰唆”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啰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啰唆?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罚 |
在养育孩子中,家长们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譬如孩子犯了重大错误时, 惩罚孩子时会遭遇孩子反驳的场面,甚至有些孩子会顶撞和迁怒于父母。碰到这样的场面,有的家长可能会受到心灵的激荡,甚至会有莫名的委屈和忧伤。
争执的机会多了,夫妻之间也会出现口角战。当一方要惩罚孩子,另一方站出来护犊子,这样的场面只会出现两个局面:一:孩子仗着有人撑腰,对管教的一方没有尊重的态度,在孩子心里就形成不了对错误的认识。二:对错误没有端正的态度,不知道犯错的后果和必然性,就会小错不断,小错多了就会铸成大错,大错得不到及时纠正,孩子习以为常后,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惩罚孩子时,就一定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更要让孩子明白为何被惩罚的前因,更要让孩子明白因何惩罚他的后果。
1:父母一定要站在一个立场
在孩子犯错的这个问题上,父母一定要站在一个立场。当一方管教孩子时,另一方千万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跟管教的一方发生口角战,怕孩子受委屈去维护孩子。当家长因管教孩子而出现斗争,偷笑的只是孩子。
2:一方护短时一方不要逞强
惩罚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因意见不和出现一方管教一方护短,这样的场面是尴尬的。管教孩子也不会凑效,反而更让孩子出现侥幸的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管教的一方立刻停止对孩子的教育,跟一方做好沟通,再对孩子进行好的沟通和引导。若是因孩子护短而引起夫妻战争,对孩子的教育更起不到更好的效果。
3:惩罚孩子要讲求技巧方法
不是一味的大吼大叫和责罚孩子,就能有很好的效果。惩罚孩子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惩罚的后果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只要犯错就会受到惩罚,这样的惩罚才会深深留在孩子心里,以后遇到问题孩子就会细细思量,从而也会减少孩子犯错的机会。
4:苦口婆心不如实质性教育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严重错误,可能会苦口婆心和唠唠叨叨,殊不知这样的后果只会给孩子带来不痛不痒,你唠叨的同时,道理一大堆,你知道孩子能听进几句?在孩子犯错的这个问题上,正确的做法就是给孩子直接指出犯错的原因,然后简单讲明犯错的后果,最后让孩子知道,犯错后惩罚的必然性就可以了。
5:受惩罚因错误大小来决定
孩子小错不断时,家长指出错误的同时,孩子不为所动甚至将错误扩大化时,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受到惩罚。惩罚可因错误的大小而决定。小错用语言警示,提示孩子犯错不改正的后果。若是孩子将大人的底线挑战到极限时,就要让孩子吃点苦头了。
6:让孩子自己阐明被惩罚原因
让孩子吃到惩罚的苦头后,然后再让他自己讲讲爸妈为什么惩罚他?到底哪里犯错了?错在哪里?这三个让孩子自己缕清楚,他自己就会明白被惩罚的前因后果,也不会因父母的惩罚而波及情绪,跟父母产生对抗情绪的。
惩罚孩子时做到这六点,父母就不会因惩罚孩子而产生纠纷,孩子也不会因被惩罚而记恨父母。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端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在心里澄明犯错的本质。
文章摘自网络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