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朋友的第六封信
亲爱的小樱:
你是知道的,我非常热中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所以家里不同年纪的童书,堆积如山。那天聊着这个话题,你赞同故事书对孩子的重要性,也磨刀霍霍准备帮已经一岁半的女儿这样做。当我再提到可以去哪里买书时,你似乎以还是在帮我清垃圾地语气说:「你家里有没有不要的故事书,给我就好了」。
你不是第一人,上回小华的妈妈也问我,哪个图书馆有较多的故事书可以借。书当然可以用借的,不然要图书馆做什么,但是也有很多好的儿童书店需要支持。可是这里的问题与图书馆和书店都无关,而是你们俩的经济环境,比我还有预算可以买书啊!
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这样直说,其实我自己也是「五十歨笑百歨」。记得有一回换季大甩卖,自觉很有节制地随便挑挑买买个三十分钟,一结帐竟三千多元。之后又逛到某大型连锁书店的儿童馆,不知怎么回事,刚才买衣服时,好像这件也好,那件也不错,就干脆全买了。但是,轮到买书时,标准顿时严格了起来,这本书好像文字太艰深,那本书好像家里已经有同样风格的书了,一犹豫要不要买时,就干脆放下来不买了。最后,只花了两百五十元买了一本。
顿时我鄙视起自己,刚才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帮女儿买的一件小洋装,同样的钱,却可以买上五本不错的故事书,为什么买衣服时一点都不觉得浪费,甚至还认为打折是省了不少钱。但是,一轮到买的东西变成书本,如果一口气能买上十本故事书,就以为自己大方的不得了。
以台湾的国民生产力来看,应该属于「有钱人家」之列,但是有调查显示,台湾家庭平均每年买书预算,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却敬陪一些已开发国家的末座。我们的钱都花去哪里了?买衣服、吃饭、渡假,可以一掷千金,花得理所当然,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看待买书这件事呢?
我们家个性最大方,从不曾计较家里花了什么钱的爸爸,也曾几次无心的提到:「我们家是不是花太多钱买小孩子的书了?」我说:「你打一场高尔夫球的费用,可以买十本很好的童书绘本,上星期六我们请朋友吃的一顿饭,可以买上二十多本。」或许是我们从小成长的环境就不鼓励读「闲书」,认为读学校课本以外的书,是一种浪费,浪费时间看书(因为对考试没帮助),和浪费钱买书。所以,一时要大家转变想法,也需要时间练习吧。
不希望浪费钱在小孩书上的人,可能对故事书还停留在这样的观念:一页只有几个字,十几分钟就念完了,买这样的书不是很浪费吗?其实,现在的故事书绘本,早已脱离我们小时候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绘图也是随便画一画的版本了。有太多的故事书,在故事的创造、文字的幽默或绘图的艺术欣赏上,好到值得我要把它们当成传家之宝,传给我孩子的孩子的孩子。
我告诉自己,买很多东西都可以称为浪费,但买书绝对不会浪费。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一辈子的。很多时候帮小孩买衣服,只是满足我们自己的购物欲望,小孩根本没感觉多一件跟少一件有什么不同。但是,书本可不同了。孩子小时候,我可以将故事书一念再念给他们听,藉以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希望他们长大后,书本可以变成他们一辈子的朋友。我赞成让孩子穿的整齐漂亮,毕竟孩子美丽的身影,一去不覆返,只是也提醒自己,在花钱购物的同时,也要同时花钱买书。
衣服会变小不能穿,玩具会过时不好玩,可是好的书本,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些翻译的国外童书,翻翻前页的第一版印刷日期,很令人感动,很多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作品,但是现在依然畅销。每当我读这类「老书」给孩子听时,都会翻到前页,与孩子一同查看初版日期,然后推断一下时间跟孩子说:「作者写这本书时,妈妈还没出生呢!」或是:「你们的爷爷读幼儿园的时候,作者就画好这本书了!」四岁的儿子曾经天真地说:「书店老板卖了这么久,才把这本书卖给我们啊!」。
有了对自己的发现后,我时时提醒自己大方买书给孩子,固定预算,固定时间去买书。而且,每当我买了些不一定需要的东西,不论是玩具或衣服,就要求自己再花同样的钱去买书。用此方法督促自己,你将发现「花超出想象的钱帮孩子买书」是件一点也不困难的事。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资源!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