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过,有一大批孩子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由学龄前进入学龄阶段的一个大转变,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准备,以便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一年级是孩子学校生活的起点,为人父母者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各种变化。如何让孩子们迈好入学第一步,更好地适应环境呢?下面就提一些建议给各位家长,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1、如何准备孩子的学习用品。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用品主要是书包、文具盒及铅笔橡皮等。首先,要准备一个双肩背的书包。市面的书包很多,但不是全适合小学生。在选购书包时,要考虑重量、大小、便捷等要素。如,书包的宽度最好选择和孩子肩宽差不多的,否则,会在视觉上产生压抑感;有些书包上有许多的口袋、网眼,不利于清洗,也容易让孩子被尖锐物钩住,造成危险;书包的打开方式最好能一次操作完成,即将书包放入抽屉后,如果再拿书本,不需将书包完全抽出—打开盖—拉开拉链—取到书。那些翻盖式的书包,不适合低年纪孩子使用。
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最好是用笔袋。每天有五六支削好的hb铅笔,还应备好直尺、橡皮、卷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以及必要的练习本等文具用品。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并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卷笔刀。另外,家长要多准备一些包书用的挂历纸或者专用的包书套。要注意所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可过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
2、需要让孩子知道的基本信息。
孩子入学时要让孩子学会规范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甚至写出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带领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进而能够自己上下学,是孩子小学生活的目标之一。如果家与学校离得很近,那么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从家步行到学校,边走边告诉孩子走哪条路可以到达学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几次,这样孩子才记得住。平时让孩子一个人出去买报纸或者拿牛奶,让他一个人走路也不会害怕。家长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和家庭成员所有的联系电话,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孩子入学后,还要让孩子认识课程表,并按课程表收拾书包。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般说来,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就应适当提高对作息时间的要求。到了小学,对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基本上没有午休的时间。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商讨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并严格遵守。以便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按时睡觉,也要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上学不迟到开始的。我们学校对学生有三个“最起码”的要求:按时上学不迟到;专心上课不走神;完成作业不拖拉。相对严格的遵守作息时间,可以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心,担心孩子的营养不够,往往会准备大量的零食,以备不时之需。进入小学后,学校不支持孩子吃零食,因为孩子的吃零食的习惯往往会导致孩子厌食,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所以家长尽可能的在正餐时让孩子吃饱吃好,不给孩子过多的零食。孩子入学后中午可以在学校就餐,我们学校的食堂有着严格的管理,有多年办学生餐厅的经验。中午时,班主任会跟班管理,饭菜质量也很好,您可以放心。当然,您也可以根据情况,让孩子在校外或者回家就餐。
5、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做好课前准备再玩。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不知不觉替孩子做了许多事情,孩子就没有锻炼的机会。许多孩子入学后是不会扫地的,其实学会扫地是很重要的,既是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又是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6、帮助孩子转换角色。
从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完全有家长扶持的生活变成了由相当的时间离开家长的独立生活。因此家长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分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过去的一些方法和态度可能已经不太适应了。既不能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放任不管,也不能过于担心、过分照顾或过分干涉。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提醒孩子“你已经是个小学生了”。并告诉孩子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注意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变化,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转型期。
7、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幼儿园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而到了小学阶段,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活动的时间。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直到孩子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劳。上小学后,对孩子在知识上的要求也提高了,老师的要求也会更严格,所以孩子必然会感受到某种挫折。所以家长要和老师一起,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机会,提出较高的要求或较难的问题。让孩子能够面对困难,逐渐提高受挫能力。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同时也要学会在有困难的时候学会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人求助。
8、让孩子喜欢学校和老师。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也不能光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兴趣,还要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家长需要向孩子讲明上小学读书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学校还有少先队组织,成为一名少队员很光荣,可以佩戴红领巾等,使他们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学校里有哪些规章制度不要急于告诉孩子,不能让他们产生一种害怕制度约束的心理。到校后的第一天教师就会向孩子讲清楚学校有哪些规章制度,到那时孩子放学回家你再跟他交流,让其说说学校里的新鲜事,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规矩,这样配合您的正确引导,更有利于孩子们去遵守制度。
家长还要有意识的了解学校和老师的一些信息,告诉孩子学校很棒,老师很优秀,让孩子产生自豪感,这会让孩子更喜欢学校和老师,重要的是这会让孩子喜欢学习。
9、鼓励孩子结交新朋友,让孩子学会合作。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为独门独户,孩子回到家大门一关,就与外界“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父母忙于工作,给小孩创造的社交活动很少,这样一来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大受限制。当他们进入小学的集体环境中,面对的同学和老师都是陌生人,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为了让孩子在新环境中不怕生,家长要鼓励他们在住宅区内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教导他们交往的本领。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误区,把小孩困在家里学这学那,这是消极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笼,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多沟通。同时要鼓励孩子在上学后,结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谊,享受集体的生活。个人在集体中彩绘更快乐。
当今的社会对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让孩子学会和别人一起合作做事情,既有利于孩子能动得适应学校的环境,又是孩子一生的幸福的基础之一。所以家长可以有意识安排孩子和同学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等等。
10、训练孩子有记住具体任务的方法和能力。
孩子入学后,每天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还经常会有班级、少先队分配的任务。六七岁的孩子,要记住这些任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可以交给孩子一些方法,任务单一的时候可以用脑子记,多想几次,把它记住。但是更好的是让孩子学会使用记事本,孩子小不会写字的时候可以用画画、符号或者拼音来记。要引导孩子在记录任务的时候要记清楚是什么任务、有什么要求和什么时间完成等三个要素。
11、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规则是世界与社会得以有序运行的根本,随着孩子升入小学,规则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孩子入学后违规现象经常发生,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懂规则,另一方面是自控能力较弱。儿童适应学校的规则是有个过程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在学校里,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都是规则的具体体现,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按时间表上学、放学、作息、按课程表准备上课资料。
在家庭中,要通过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讨论孩子在家中的作息时间,以及其他各种规则,这些都会促进孩子的学校适应。如果有自己上学的孩子,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学校倡导“规则意识”和“他人意识”,让孩子在规则和合作中成长。
12、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上学后,为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之重要。这个空间可以不大,但是必须要孩子知道,这就是孩子专有的一个学习的空间。一般说来,我们认为这个空间应该有如下的物质准备:①课桌或其他平整的工作台,课桌最好是能调节高度的,因为孩子生长发育很快。带多个抽屉,以便分类放不同的学习用品;②一把舒适的坐椅,最好也是能调节高度的,让孩子的脚刚好能平放接触地面。③一盏台灯;④一个小书架;⑤一个漂亮的日历,明天或以后更长的时间,需要做什么,都可以记在上面,帮孩子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另外,也可以将学校、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写在上面,免的孩子忘了。⑥电话号码本,万一孩子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忘了,可给同班同学打个电话。⑦另外废纸篓、订书器、订书钉、回心针、练习纸、练习本等也必不可少。
以上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环境安排,如果不能有这样一个空间,可以简单一点,但是一定注意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注意物理环境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心理环境。有的父母出于感情交流的需要,不愿让孩子在做作业时感觉被忽略,所以他们总喜欢在孩子做功课时对孩子问这问那。“做几道了?还有几道?”看起来似乎是关心了孩子,殊不知这样不时地干扰孩子,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是总被打断。因此提醒各位父母注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跟孩子唠唠叨叨。同时要注意不要被客人来访扰乱了孩子的学习时间。
13、可以提前教孩子学习课本内容吗?
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上学前就借来课本,提前就把相关的知识教给孩子。以为这样孩子上学就轻松了。我们一般不赞成家长这样做。一方面,一年级的知识尽管简单,但是家长未必能正确的交给孩子,或者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事倍而工半。如果家长采取了不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往往容易损害孩子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学会了应该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以后,课堂上听讲的质量就大大下降,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损害的是以后的学习质量。
14、让孩子学会听讲。
指导孩子学会上课听讲,主要是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但是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的教育,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的指导。要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络,参加学校的开放课堂,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上课情况,经常和孩子一起进行听故事、讲故事之类的活动,锻炼孩子的倾听和说话能力。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有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自己过去上课的经验,不要以为他们听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知道。下面这个儿歌家长可以叫孩子弄懂、记牢、照着做:专心听讲不走神儿,积极思考动脑筋儿,回答问题要大胆儿,不懂不会提问题儿,课堂练习要认真儿,当堂学会最要紧儿!
15、良好的学习规范。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而刚刚入学的孩子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规范开始。比如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清洁,练习本不混用……孩子晚上读书作业、上床睡觉、早上起床的时间应该尽量固定。家长可以教育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刚开始的时候,也许需要家长付出极大的耐心,但是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慢慢养成习惯。这是家长要及时检查孩子的习惯养成情况,加以评价激励,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16、引导孩子多读书。
家长能引导孩子,想办法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休息日可以带孩子上新华书店,当孩子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时,你们要适时加入这一活动,坐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读些精彩片段来吸引孩子,从而引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言教不如身教”,天天读书学习的父母,是孩子的最大的榜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父母要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进步,经常与孩子交流看书的体会。想要孩子喜欢读书,让孩子选他自己的喜欢的书很重要。家长可以做参谋,但是不能武断的替孩子决定他应该读什么,尤其不能只买学习参考书。引导孩子多读书,读书时间的设定也很重要。在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中,一定要有固定的一段读书时间。这个时间开始可以短一点,循序渐进,越来越长。一年级的孩子如果能保证每天一刻钟的读书时间就可以了。
17、让孩子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习是小学生的重要任务,我们不反对孩子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我们更加倡导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孩子认识了一个字,作对了一道题,做会了一套体操,学会了一首歌……这都是他学习上获得的成功。父母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他的成绩,让孩子体会获得知识的快乐,体会成长的快乐。重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家里来了亲友,可以拿出孩子的优秀作业给大家欣赏,朗读学会的课文,演唱学过的歌曲。甚至可以开设家庭课堂,让孩子过一回老师瘾,把一天学过的新知识教给家人。即让孩子巩固了新知识,还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看看孩子将要入学了,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你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赖父母亲了。要让孩子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
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多讲有关学校和老师的话题,但千万别说“你不听话,进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这类吓唬人的话,也不要说“暑假快玩吧,上了学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误导的话。
一年级学生的入学年龄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 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入学问题越来越关注,如今新课程改革之下,小学提倡六年制,很自然学生的入学年龄已由原来的七岁提前到了六岁。对学校来说,一年级的学生显得不如以前的好教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六岁入学家长们也渐渐适应了,可如今有些家长想让孩子更早入学,对孩子很不利。
一、从孩子自身方面来说
(1) 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据科学家研究,6周岁时,大脑已从出生婴儿的350克,生长到1200克,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0%,智力发展水平已达到17岁智力发展水平的70%。因此,这个年龄就是孩子入学的最佳年龄。这时,对在心理发育学方面也已日趋完善。例如:在知觉方面不仅对形状、颜色、大小能作判断,而且对数字和文字的判断能力已发育良好,记忆力已迅速发展,已具有倒背和顺背的能力;已具有一定的概念能力和简单运算能力;说话和语言理解能力已飞速发展,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语言词汇;在心理社会发育方面,已养成一定的自制力,与他和谐及友好接触增加;已习惯进行社会性和集体性游戏;已表现出较好的智能行为,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等。国家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整体教育资源来规定孩子入学年龄的,适龄儿童入学是有科学根据的,每个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不服不行。毕竟天才与愚笨是少数,每位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无可厚非,但也应该有平常心。“按部就班”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
(2) 各方面存在的差异。
对于成年人来说,相差两三岁看不出什么。可孩子不一样,一岁甚至半岁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宜过早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差几个月的孩子能力也会相差很多,况且,孩子的小肌肉群还没发育好,过早地让孩子执笔写字会影响他的小肌肉发展,所以不宜过早让孩子上小学。6、7岁虽然只差一岁,一般孩子差几个月,对孩子的各方面影响较大。尤其在注意力集中、体力、接受能力、自制能力上都有影响。毕竟还有差异。拔苗助长,孩子很痛苦,家长也累。相同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对他们来说承受能力不同,他们的理解能力、动作的反应、语言的表达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同在一个班,接受相同的教育,效果却截然不同。 让孩子推迟一年也好,这样孩子各方面发育都更成熟一些,学起来可能更轻松一些。
升入一年级的孩子从年龄上可分为三类:6-7岁的是第一类,这类孩子在相同的学习任务下,会感到学习轻松愉快;6岁的孩子是第二类,这类孩子在相同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下,会感到刚刚好。第三类是5-6岁的孩子,这类孩子在相同的学习任务下,明显吃力,感到有压力,有负担。第一、二类孩子接受能力强,反应快,老师表扬,同学羡慕,在班里始终领着大家往前跑,他们越学越有劲头,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自信心也倍增,逐渐成为领头羊。而第三类孩子最初看起来也很聪明伶俐,可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接受能力慢半拍,反应速度慢半拍,写作业慢半拍,整理东西慢半拍等等干什么事情总要比他们大的孩子慢半拍,各方面都要慢半拍,方面多了,时间长了,恶性循环,就显出了差距,整体上处于劣势,孩子有了压力,对学习会渐渐没有兴趣,自信心也没有了,其实挺聪明的孩子,却学起来越来越吃力,有些家长又是自己辅导,又是请家教给孩子“加餐”,请想一想,即使跟上“大部队”,每天每年都是这样,不仅增加家长的负担,而且也容易让孩子心里造成压力与负担,更容易导致“后劲不足。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等到第二年上学,在班里就会成为一、二类学生,孩子完全可以轻松处理好学习中的任何事情,家长也不用费时费力。作为家长就要为孩子把好这一关,为孩子创造最适合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一定不要让孩子早上学。
二、从家长方面来说
家长让孩子提前入学,理由是认为孩子聪明。他们看到孩子已经认识一些汉字,会做几道算数题,甚至会背几首唐诗,便认为自己的孩子具备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实际上孩子学到的那点知识和能力,是家长提前、强化培养的结果。那点“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可说是“泡沫优势”,上学不久就不存在了。
有些家长为了省钱(学前班比幼儿园收费低得多),早早就让孩子上学前班,有的在学前班都跟了两年还不到入学年龄,当看到同班的其他小朋友上了一年级,孩子哭闹非上一年级,家长没办法,也就同意了。此时的家长千万别头脑发热,这又不是赶集,这可是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大事,可不能让孩子牵着鼻子走。孩子不想上学前班是有原因的,你看小伙伴一个个都走了,没人和自己玩,肯定要哭闹。其实家长也不用担心,小孩子适应能力强,到一个新的班集体里,有两天呆,都会成好朋友。倒是我们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老师根据孩子情况分析孩子是否适合上一年级,决不能盲目行事。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她的孩子个儿太高,在学前班的队伍里,已属于“鹤立鸡群”,孩子孤独,会找不到小伙伴。这类家长的想法太简单,孩子的身体发育好象6、7岁还,可并不等于孩子的智力也发育到6、7岁孩子的智力,到头来还不是苦了孩子,到那时可是“鸡立鹤群”,后悔都来不及。事实上就有孩子个子非常高,上了一年级。由于跟不上,升二年级时,家长主动让孩子退了班。
也有一类家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如果跟不上,再上一年一年级。在小学教育中,大家一致不赞同退班,除非有特殊原因。对于正常的学生来说,退班的弊大于利。首先孩子学习兴趣锐减,更重要的是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大家都认为退下的孩子不怎么样,看他的眼色肯定与其他人不一样,孩子的心里能好受么,心理负担可想而知。
那么,孩子什么时候上学比较合适,主要是看两个方面:
a、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儿童的智力是有差异,并且儿童智力发展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发展慢一点的孩子,让他早上学或与同龄孩子一块上学,那么他就可能跟不上,甚至会越学越差,在学习中积累的问题就越多,自己也就越没有信心。这可能会给孩子一生都带来相应负面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可以晚一点上学,学习任务也能很好的完成了。如果孩子很聪明,智力发展的很快、很好。从智力这个方面来看,不用等到六、七岁,五岁也可以上学。
b、孩子的社会行为能力——这是决定孩子上学早晚的一个重要方面。假设一个孩子五岁,很聪明,父母认为他到学校学习是没有任何问题,但到学校后,班上的孩子都比他大一岁到两岁。大孩子嫌你小,不给你玩。老师嫌你小,集体事物活动不安排你,更不要说让你孩子当班长、小队长。结果就是,孩子的社会能力越来越差,甚至性格孤僻,更不要说具有领导能力!即便是学习非常好,但社会能力很差,甚至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他的一生也会有影响。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定从孩子入学年龄抓起,使孩子真正不输在起跑线上。有些父母,希望孩子早上学,早成才就千方百计地将未到国家规定入学年龄的孩子塞进学校学习。另有的父母,则担心孩子小,提负不耻繁重的功课,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到了规定的入学年龄也不让孩子上学,其实,过早对孩子进行正规教育,不但是徒劳无益的,而且还是有害的。而让孩子过迟接受正规教育也是不利的。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最适宜的年龄,也就是最佳入学年龄,应根据獐的器官、功能发育的决定时期,即对学习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时期,这就是儿童最佳入学年龄。多给孩子留些美妙的童年回忆吧,上学的孩子太累了!不要晚,更不要早!
关注智慧山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hihuishan2013)后,在公众号里回复以下词语,即可得到对应回复!
公开课、作文、复习、试卷、知识点、活动、拼音、字母、钟表、看图写话、故事、双语故事、成语、常识、APP、语文、数学、英语、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自助查询、超级口算
智慧山
网站:www.zhihuishan.com
微信号:zhihuishan2013
QQ群号:278078985